|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习近平今赴瑞士出席达沃斯论坛

2017-01-15 09:09:16

消息来源:新京报网 评论

今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启程前往瑞士,开启2017年首场出访活动。15日至18日,习近平将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并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主旨演讲,还将到访多个国际组织。习近平要在达沃斯论坛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有关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演讲,这是里程碑式外交活动。

\

系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习近平并将访问国际奥委会

今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启程前往瑞士,开启2017年首场出访活动。15日至18日,习近平将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并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发表主旨演讲,还将到访多个国际组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认为,此次访问筹备很长时间,从去年5月份就接到邀请。习近平要在达沃斯论坛和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有关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演讲,这是里程碑式外交活动。

出访瑞士
中瑞战略伙伴关系为全球树立楷模

此次访问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瑞士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将出席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以及联邦委员会成员举行的迎接仪式、正式会谈、签字仪式、会见记者等活动。双方将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涵盖政治、自贸、文化、海关、能源、体育等诸多领域。
中瑞关系渊远流长,上世纪50年代,瑞士成为最早承认并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瑞士企业就在华设立第一家中外合资工业企业。进入21世纪,瑞士在欧洲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还成为首个同中国签署并实施自由贸易协定的欧洲国家。
对于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瑞士的意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陈凤英认为,这凸显瑞士对中国很重要,另外中瑞关系是合作共赢模式,中瑞建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可以成为东西方国家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小国与大国间公平、对等相待的楷模。

达沃斯论坛
外界关心中国“全球治理方案”

习近平还会在17日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这是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陈凤英认为,这有多方面考虑,第一个因素在于,中国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已非同一般,从世界格局边缘国家成为中心国家,中国已从世界秩序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转变为主导者、引领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必须要在全球治理与国际秩序方面发声,要发挥影响力,作为新兴大国必须承担责任。中国不会打乱全球秩序,但必须完善和重构全球秩序。世界到了发展关口,中国领导人有义务、有责任到达沃斯论坛发表中国对全球发展的关切,这是发出中国声音的很好时机。”陈凤英说。

作为全球化治理和世界经济治理领军者,达沃斯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金融危机后,达沃斯始终在引领关键性问题,如“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等创新问题都是它提出的。多国领导人都曾出席达沃斯,并发表他们对世界经济、国际关系及未来的看法。

达沃斯对世界经济、国际关系、全球合作以及全球治理等一系列问题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此次年会主题是“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意在讨论金融危机8年后全球经济如何持续均衡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将对全球发表怎样的见解?陈凤英认为,习近平讲话将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制度建设中的话语权,“我们面临一系列问题,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可持续发展出现问题,全球化出现逆转势头,在这样情况下,我们要讨论全球治理和未来世界发展方向,外界很关心中国如何看世界以及中国治理方案。”

到访国际组织
到访多个国际组织彰显大国责任

结束达沃斯的议程后,习近平主席将于18日分别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奥委会,这是第一位到访世卫组织和国际奥委会的中国最高领导人。此访充分彰显中国领导人对多边主义的重视,将在中国同国际组织合作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陈凤英指出,这表明中国大国责任已经不完全限制在经贸、投资、金融领域,已经扩大至社会、文化、体育领域,虽然习主席此次出访时间不长,但在每个到访地点都会提出中国看法。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会见联大主席、联合国秘书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国际奥委会主席,并见证中方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等合作文件。

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在吹风会上曾表示,习近平主席将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描绘蓝图。
 

[责任编辑:法治北京]

相关专题: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7年新年贺词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