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直面司法改革,请追随内心的声音

2016-11-20 11:09:56

消息来源:人民法院报 评论

司法改革之际免不了人心浮动,自己所在的体系如何改,未来的路如何选择,每个人都在思量,而这次改革对检察技术部门司法鉴定工作影响尤为巨大。内有检察分类改革,外有监察委员会组建试点,还有国家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每一个动作都牵动检察技术工作的未来,也给这支队伍带来巨大的不稳定因素。

很多从事司法鉴定的技术人员,本来就是从公安、政法院校毕业,很多人早就通过司法考试,还有一些本来就是反贪、公诉、控申的干警或者领导。分类改革的冲击,使很多技术人员放弃了十几、二十几年坚守的工作,转向办案部门,技术工作群里每天都有同志告别,走得无奈而不舍。

有老同志伤感,办了一辈子案子,高级检察官、检察业务专家,临到退休了,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是检察官,情何以堪?待遇上差的那点工资可以接受,但是心中的那份委屈却难以平复。更让人感伤的是此时此际,老技术放不下的还有对检察技术工作30年的感情。

有年轻同志心理不平衡,为什么同样的工作,公安的同学做是办案,是警官,而我们检察院就成了辅助人员,就不算办案?案管是办案、研究室是办案、人民监督员是办案、司法鉴定为什么不是办案?究竟什么是办案?一时间人心惶惶,每个技术人员在本省改革员额报名之际,都免不了一番挣扎,无论是走是留,这样的选择没有人能够开怀。

时代的命运轰隆隆碾过,我们无力改变,但是面对选择,我们还是要安静下来,倾听一下自己的内心。想一想,当初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又是为什么明知永远做的是幕后英雄,依然一干就是十几年二十几年?真的只是为了别人的眼光吗?如果这一路都是机缘巧合下的无奈选择,那么有机会就走吧,只是走之前想清楚你要的究竟是什么,不要再上错路。如果心底真的有一份热爱,或者仍然坚信这是能够守住公平正义的一块阵地,并为自己曾经守住的正义而自豪,那么何必为了别人眼光放弃自己的坚持呢?

回想我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学这个专业,是被父母逼的。小时候我不喜欢警察,因为那时觉得警察只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我要做一名科学家,科技的发展才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核心力量。上学的时候,我的物理学得特别好。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志愿报的北京航空航天动力工程、火力工程和燃料力学,第二志愿报的吉林大学生物工程。家里不同意我学理工,劝我改报金融或者管理类,我坚持要当科学家,最后只好在提前批给我报了中国刑警学院的刑事技术专业,最后以超过重点线80多分的成绩进了这所警校。入学以后我当然不甘心,闹着要退学复读。大学四年,虽然刑警学院那些课程吸引了我,并且逐渐对公安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情,但是始终觉得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对这个行业谈不上热爱。直到大四毕业实习的时候,才坚定了干专业的决心。

那时,我在最高法院的鉴定中心实习,每天要办2至4个文检案件。有一天,遇到一个公司之间签订合同真伪的鉴定,标的额几十亿,鉴定结果无论如何,都有一个公司面临巨大的损失甚至倒闭。鉴定人下笔签名字只需三两字,牵动的却是这公司中的上千名职工的命运以及他们的家庭。这只是一个民事的合同纠纷,损失的是经济利益,如果是刑事案件,一个人的名誉、自由和生命,都可能因此而改变。心情在此刻变得如此沉重,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鉴定人的责任和压力,我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多么神圣,如果没有人坚守这份正义,而是任由滥竽充数者为了利益胡乱为之,后果如何?

从那时起,我坚定了从事文检工作的决心。因为每一个案件突破,我都会从心底感到开心和自豪,我又坚守了公平正义,我又干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一切无关别人给了我什么荣誉,更无关他们怎么想。相信每一个热爱过司法鉴定这个行业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我热爱这个行业,我在工作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还可以建设它让它继续发扬光大。难道这样的工作不是最好的选择吗?如果你是这样幸运的少数,在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你会为些微的收入增加或者那些世俗眼里所谓的高低贵贱而放弃自己心中的热爱吗?放弃这些,你真的会快乐吗?

入额之际,改革之际,选择之际,倾听自己的内心,跟随自己的内心。脚下虽然泥泞,但是我们一技在身,又是社会需要和稀缺的专业,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最后,送上贵州省检察院检察技术处秦晔在微信中的一段话:“唯有执着,才能成就梦想,牢骚太盛伤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改革是机遇,大浪淘沙之际,更显英雄本色,改革是挑战,举步维艰之时,才需力挽狂澜。面对挫折,有人选择放弃,有人选择坚持,更有人选择了更高的目标。诚然,此轮改革,检察技术些许波折,但远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我们仍有机会,即便我等的坚持归于失败,但自有更强者,总之阵地是不会都掉的,因为技术愈发重要是历史的潮流。”

[责任编辑:法治北京]

频道
分站

中国法治国际互联网站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14 by Chinaruleofla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备案号:京ICP备0900144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63号 许可证号:京ICP证140110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3531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2014)0781-181号

关于我们 | 关于中国法治 | 联系方式 | 学会动态 | 编辑部 | 法治编辑部 |